阿尔茨海默病认知衰退“罪魁祸首”揭示

科技日报北京2月17日电 (实习记者张佳欣)据17日发表在《阿尔茨海默病与痴呆症》杂志上的一项研究,美国耶鲁大学研究人员开发的先进成像技术帮助他们确认,大脑突触的破坏是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认知缺陷的根源。

多年来,科学家们一直认为,脑细胞之间联系的丧失会导致阿尔茨海默氏症相关症状,包括记忆力丧失,但大脑突触丧失会带来何种影响,其实际证据仅限于对中晚期疾病患者进行的少量脑活组织检查和尸检。然而,耶鲁大学开发的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技术的出现,使研究人员能够观察即使仅患有轻度阿尔茨海默病症状的在世患者的突触丧失情况。

新的糖蛋白2A(SV2A)的PET成像扫描使科学家能够测量45名被诊断为轻至中度阿尔茨海默病的人的大脑突触的代谢活动。研究人员随后在五个关键领域测量了每个人的认知表现:言语记忆、语言技能、执行功能、处理速度和视觉空间能力。

他们发现,脑细胞间突触或连接的丧失与认知测试中的糟糕表现密切相关。他们还发现,与大脑中神经元总体积的丧失相比,突触丧失是认知能力低下的一个更强的指标。

耶鲁阿尔茨海默病研究中心主任、该论文的资深作者克里斯托弗·范·戴克表示,研究人员现在可以追踪患者随着时间的推移丧失突触的情况,从而更好地了解个体认知能力下降的发展过程。

论文主要作者当·麦卡说:“这些发现帮助我们了解了这种疾病的神经生物学,可以成为测试阿尔茨海默氏症新药疗效的重要新生物标记物。”

赵致真老师的执着是出了名的。从我认识他的时候起,印象中他一直都在追求真的美好的东西,并对假的丑恶嘴脸和骗人的伎俩进行无情的揭露,哪怕因此遭受诬陷,吃上官司,也不改初衷。

从西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获悉,实验室徐洛浩教授课题组以中国特有家鸡品系胡须鸡为材料,在国际上率先完成一个家鸡的基因组完整图谱。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部署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并提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总体要求和具体安排,释放加快建设农业强国信号。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与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联合组成的阿房宫与上林苑考古队,近年在栎阳城遗址考古取得丰硕成果。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日前正式公布山西运城稷山东渠遗址考古发掘成果:出土大量的动植物遗存表明,东渠先民已掌握了较发达的农业生产技术,形成以种植粟为主、兼营畜牧业的混合农业生产体系。

与独立的搜索引擎相比,人们可能更容易信任整合了聊天机器人的搜索引擎给出的答案。

以良种培育、良种繁育为代表的科技支撑,加大我们在粮食种业方面的创新,发挥新品种示范带动作用,攻克卡脖子等等这些难题。

创造对老年人友好的数字环境,既能帮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共享科技进步的红利,也将为相关行业提供新的发展机遇。

最新研究揭示了东亚地区迁飞性昆虫物种关系和生态服务功能的长期演化趋势。

考古再次让人们看到了自古以来中华大地各区域文化的交流与互动,也再次证明了中华文明兼收并蓄、绵延不断、多元一体的特质。

机器人化”生产装备和生活工具将广泛融入千行百业和人民生活,无处不在、无所不及。

研究人员表示,他们开发的3D打印技术能在非规划基板上成功打印出功能性微图案,有望将先进的智能隐形眼镜商业化。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日前对外公布2022年12个重要考古项目,其中夏县辕村新石器时代遗址引人关注。

OER反应作为提供氢质子和电子的关键反应,在自然光合作用和人工光合成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对全基因组设计育种技术体系的进一步完善,是目前作物遗传育种领域的研究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