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是一件残酷的事情,其中充满了各种戏剧性的巧合,让人们不得不惊叹那些小概率事件的随机性。曾经有一位驾驶喷气式战斗机的飞行员爱德华·沙尔莫泽(Edward Schallmoser),就因为自己的座机太快而遭遇过两次撞击敌机的事故,而第二次撞机后所发生的事情,让他的家人着实担当了一次目瞪口呆的看客。
■爱德华·沙尔莫泽,他是最早加入JV44的一批飞行员,二战末期驾驶Me262喷气式战斗机参加了保卫德国本土的战斗。
技术军士沙尔莫泽是德国巴伐利亚人,之前是一名夜间飞行教官,拥有良好的飞行技术和出色的射击水平。1944年11月,他被推荐接受新型喷气式战斗机Me262的预备训练,之后于1945年3月3日正式加入新组建的JV44战斗机部队。JV44即著名的“专家中队”,由德国空军战斗机总监加兰德中将一手创立,集中使用Me262喷气式战斗机的同时集合了一大批战争末期幸存的超级空中杀手,因此该部队也被戏称为“加兰德的马戏团”。
■“小胡子将军”阿道夫·加兰德中将,这位有着104架战果的老资格王牌在战争末期因为与空军总司令戈林元帅矛盾重重而失宠,转为组建和指挥一支小规模的喷气机部队——JV44。
此时已经是二战末期,德国败局已定,但空军的飞行员们依旧在认线公里处的慕尼黑-里姆机场,执行保卫巴伐利亚领空的任务。不过该部队当时整体实力相当薄弱,只有16架Me262和不到20名飞行员,加上维护保养、油料弹药匮乏以及盟军轰炸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一般比较理想的状态是一次性出击起飞一个三机小队升空作战。部队的新基地位置让沙尔莫泽倍感欣慰,因为里姆机场离他的家很近,可惜由于战事吃紧,他还没有机会抽空回家看望亲人。不过不要着急,这个心愿在不久后就意外地以另一种惊险的方式得以实现。
■慕尼黑-里姆机场全景图,可以看见这座机场宏伟的航站楼和塔台,照片拍摄于1945年6月欧洲战场结束之后,机场地面还散布着盟军轰炸后所留下的斑驳弹坑。
■在巴伐利亚上空巡逻的JV44三机编队,近景处的白色3号Me262为JV44指挥官加兰德中将的座机。
1945年4月4日上午11时,沙尔莫泽和费尔曼中尉驾驶2架Me262从里姆机场起飞,截击正在10000米高空上向慕尼黑接近的美军第15航空队的12架P-38战斗机。当2架Me262以900公里的时速与美军迎头接近时,沙尔莫泽按下扳机,机炮却毫无反应。他低头检查,这才发现自己还没有打开武器保险,等他再抬起头时,只见一架P-38已经迎头撞来。
沙尔莫泽规避不及,座机擦到了P-38的机尾和右侧翼尖。机体较为坚固的Me262幸无大碍,他成功操纵受损的喷气机返回了里姆机场,而那架被剐蹭的P-38则失去平衡,进入螺旋状态向地面坠落,美国飞行员跳伞逃生。走下飞机的沙尔莫泽惊魂未定,战友们也纷纷上前来安慰,过了好几天他才从这次经历中恢复过来。
■1945年4月里姆机场,坐在半履带摩托车上的沙尔莫泽(中),这位经历过两次撞机的幸运飞行员与其他几名同事正围在一起查看文件。为了节约宝贵的航空燃油,JV44的地勤人员经常使用半履带摩托车牵引飞机。
4月20日,当德国元首在炮火连天的柏林地下室里庆祝他的最后一个生日之时,JV44在上午派出一个Me262三机编队截击美军第323轰炸机大队的B-26机群,后者正准备前去空袭梅明根。11时刚过,挂载了R4M火箭弹的德机编队在蔚蓝色的天空中爬升,以松散队形来到了3000-4000米的高度,从东面向密集的美军轰炸机群发起攻击。
沙尔莫泽在这次截击行动中再次披挂上阵,同行的另外两位德军喷气机驾驶员分别为桑德斯中尉和米勒下士。在这次交战中,占据速度优势的Me262配合致命的R4M火箭弹,给美军造成了严重的损失。第323轰炸机大队的48架B-26组成了8个箱型编队,它们的紧密队形在3架德军喷气机的高速冲击下逐渐散乱,最终被击落3架,另有7架受伤。
■1945年4月20日,被JV44的Me262三机编队所击落的美军第323轰炸机大队“丑小鸭”号B-26,它属于米勒下士“白色15”号的战果——先是被Me262发射的火箭弹击伤,迫降时遭遇一道反坦克壕沟而机身折断、彻底损毁。
早期喷气机的性能并不稳定,加上远超活塞式战斗机的速度也困扰着驾驶员——不仅操纵难度巨大,另外由于高速造成射击窗口缩短,在距离敌机600米处时就得扣下扳机,而接近到150米时就必须中断射击进行规避,才不至于与敌机相撞。在轰炸机群下方飞行也是非常危险的举动,轰炸机的碎片、跳伞的人员和抛投的炸弹等物品,无论是直接砸到Me262还是被吸入涡轮发动机,后果都将是灾难性的。综合当时的战局势态和后勤等因素,3架德军喷气机在战争末期的一次出击中能取得这样的战果,实属非常不易。
■这幅彩绘作品表现的是1945年4月20日上午11时,JV44的三机编队截击美军第323轰炸机大队B-26机群的场景。中间的Me262正是沙尔莫泽的座机“白色11”号,正从一架被击伤的B-26上方飞过。
就在两位战友于这次成功的突袭行动中取得战果的同时,沙尔莫泽却再次遭遇了霉运。他所驾驶的“白色11”号上面的MK108机炮又出现卡壳,潜意识中他像4月4日那天那样低头看了一眼开火按钮,也就在这一瞬间飞机已经十分危险地冲进到了距离美军轰炸机群极近的位置。当沙尔莫泽抬起头,一切都太晚了,“白色11”号迎着“掠夺者”的自卫火力,撞上了詹姆斯·汉森中尉(属于第323轰炸机大队第455中队)的B-26右侧的螺旋桨叶片。发生碰撞后,沙尔莫泽的“白色11”号开始机头朝下翻滚,拖着一缕黑烟和碎片穿过了轰炸机群,一名美军轰炸机炮手事后报告称他看到这架喷气机的右发动机受损,右侧机翼有一部分已经脱落。
■与沙尔莫泽的Me262发生碰撞的美军第323轰炸机大队第455中队的那架B-26,机长为詹姆斯·汉森中尉,它最后成功降落在盟军位于法国的机场。图为一群美军地勤人员正在围观这架幸运的轰炸机。
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技术精湛的沙尔莫泽仍在一定程度上能控制住飞机,右侧受伤的发动机也仍在工作,这就为跳伞逃生争取到了机会。最终他成功从驾驶舱中脱出,跳入空中,并打开了降落伞。当沙尔莫泽观察了一下上空,确认没有危险之后,他往下张望即将落地的区域,不禁惊喜交加——下方正是他的家乡伦茨弗里德镇,没有比这更熟悉的降落地点了!
沙尔莫泽看清楚了自己家所在的位置,就在下方不远处,他不断微调降落伞,向着自家后花园的空地靠近,最后完美地落在这处空旷地带内。他折叠起降落伞,拖着落地时受伤的膝盖,一瘸一拐地走向自家的大门,他的母亲此时正叉腰站在大门口看着他。
“原来是你小子!你就是这样回家来看望我的吗?”母亲板着脸、以略带责备的语气对沙尔莫泽说到,随后马上露出了笑容,向他伸出了双手,将儿子搂在怀里。周围很快就围满了闻讯赶来的邻居和亲友,原来他们在地面上一直观望着空中的战斗,发现有飞行员跳伞后都赶来一探究竟——如果是盟军飞行员就抓住,如果是自己人就帮助。当他们看清楚这名从天而降的飞行员竟然是老邻居沙尔莫泽,惊奇之余纷纷向其表示慰问和祝贺。
高兴的人群中有人还带着相机,原计划是在“抓获盟军飞行员”时使用的,此时相机主人立即提议为沙尔莫泽家人拍照留影。就在后院内,沙尔莫泽和母亲留下了一张异常珍贵的合影照片。
■1945年4月20日,沙尔莫泽跳伞后幸运地落在自家的后院内,随后还别有兴致地在院子里和母亲一起合影留念。
短暂的相聚之后,沙尔莫泽准备离家返回基地。饱含热泪的母亲拉着他的手,心里非常依依不舍,但她清楚儿子是一名军人,军人肩负的职责是必须履行的,因此只对他留下一句话:“希望战争尽快结束,希望你能活着再回到家中!”沙尔莫泽亲吻了母亲的前额回答:“我会的!”之后他在邻居的帮助下返回了数十公里外的里姆机场。
回到部队的沙尔莫泽想立刻投入到紧张的本土防空作战当中,但是膝伤使得他只能在地面上静养一段时光。此时的德国空军也已经是强弩之末,早已无力回天。1945年4月28日,JV44奉命携带全体人员和装备向奥地利“转进”,并在那里迎来战争结束。还在养伤的沙尔莫泽技术军士在5月3日获得了一级铁十字勋章,就在第二天,刚刚伤愈返回营房的他就亲眼目睹了自己座机的最后结局——为了不让这些宝贵的Me262喷气式战斗机落入盟军之手,有着197架战果的王牌飞行员克鲁平斯基上尉带着一位机械师,将手榴弹一枚接一枚地扔进了JV44所有幸存的飞机发动机进气口中。
■沙尔莫泽技术军士获得一级铁十字勋章的证书,签发日期为1945年5月3日,签发人为当时JV44的实际指挥官海因里希·贝尔中校(加兰德当时在养伤)和副官克鲁平斯基上尉。
1945年5月4日,也就是克鲁平斯基上尉炸毁JV44所有飞机的当天下午,美军占领了他们所在的机场,沙尔莫泽等人成为盟军战俘。第二天,走投无路的JV44指挥官加兰德中将也向美军投降。
虽然在超级王牌云集的JV44当中,沙尔莫泽技术军士无论在军衔还是所获荣誉方面都处于最底层的级别,也没有取得值得一提的显赫战绩,不过连续经历两次撞机事故都能全身而退的经历让他书写了自己的传奇。最重要的一点是,在那场让无数人殒命的战争终结之时,他幸运地活着回到家中,与亲人再次团聚并开始新的生活。
近期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