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柴裴义:筑梦人生

建筑是凝固的音乐,是城市景观的主旋律。1974年,柴裴义迎来了他人生中的重大转折点——调入当时的北京市建筑设计院,也就是今天的北京建院工作。在这里,他尽情施展才华,以持续的创作能力不断打造个人创作高峰,塑造着属于时代的独特建筑乐章,一步步成长为当之无愧的建筑设计大师。

从业近半个世纪,柴裴义完成的地标性建筑作品不胜枚举。从首都的中国国际展览中心、中国职工之家(一期、二期)、建材经贸大厦、北京市检察院办公楼、方圆大厦、中华全国总工会新楼、国际投资大厦,到遍布国内外的吉林雾凇宾馆、山东电力科技大厦、加蓬国民议会大厦、孟加拉国际会议中心等,他的作品始终站在时代的设计前沿,引领着风气之先。时至今日,这些建筑仍然是奏动城市旋律时不可或缺的动人音符,彰显着城市的内涵和魅力。

6月3日是柴裴义大师的生日,在这个特殊的日子,他曾经的弟子、好友和同事用视频送来了真挚的祝福。借由这种形式,我们祝福柴裴义大师生日快乐!

该项目是为举办国家第一个大型国际展览会——亚太国际贸易博览会而建,一期工程包括 2~5 号馆及其附属设施,共约 2.6 万平方米。总体设计极富魅力,四个巨大的展馆及三个高耸的中央大厅,组合成起伏跌宕、极富韵律的气势。中央大厅室内是一排排向上翘起的圆弧顶,白色顶板曲线优美,展馆以白色实墙体,四周配以棱角鲜明的玻璃几何体,圆弧与棱角曲直对比,相得益彰。

该项目是北京市建材供应总公司为解决建材市场开放而设的集交易、展览、信息交流于一体的场所。由于地形为南北长、东西短的大凹坑,在这种特殊环境下,经过仔细研究,造型上采用大笔触的写意手法,利用狭长地段的特点,将144米长、24米高的落地弧拱展厅与95米高的主楼一字排列,构成一个整体。强调高耸与扁长的巨大落差,挺拔的垂直线与舒展的弧线强烈对比。为了使二者形成有机整体,在主楼基部做了一个反曲线的连廊将两部分联系起来,并与展馆的南端以接待厅的小弧拱屋面做收头,形成动态的平衡。展馆入口下沉,即为停车场,这样设计也使地下展厅获得良好的采光。展馆东西立面随弧拱的落差采用层层跌落的凸出实墙体,以表现展厅层数。

方圆大厦位于北京西直门外大街与中关村南大街的交叉路口,中关村高新技术开发区“龙头”,东邻北京动物园、北京展览馆,西接首都体育馆、紫竹院公园,与五星级的新世纪饭店隔街相望,地理位置十分优越。

建筑体形上,方圆大厦具有三段式分割的特点:点式的窗户与玻璃幕墙结合、抹角平面、台阶状收分的顶部,富于装饰性的塔尖以及底层半圆弧柱廊的设计,使其具备了西方建筑旧摩天楼的特征。方圆大厦的设计,力图尊重城市特定区域历史文脉和空间文脉的延续和关联,解决使用功能中存在的各种复杂矛盾,并精心组织成一个有机整体,为城市注入了新鲜活力。

职工之家二期位于中国职工之家(一期)北侧,为四星级涉外饭店。中国职工之家一期也是柴裴义大师团队作品,建于上世纪80年代末,具有强烈的时代烙印和历史地位。基于一期的成功经验,二期扩建设计初期,设计团队便与业主共同调查研究,将标准定为“四星、国际、商务、会议”,充分考虑北京正迈向“国际化大都市”的趋势。在用地狭小的条件下,设置3000平米四层通高的大堂,二、三层以上宴会厅、会议厅,并将顶层结合商务层设置了二层通高的空中花园。

援孟加拉国际会议中心总规划用地面积41663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9926平方米,高28米(穹顶高度),由主体建筑(会议区、服务区)和独立的动力机房、门卫室等辅助用房组成。项目包括带有4国语言同声传译系统的1670人国际会议大厅和两个400人国际会议厅,以及700人宴会厅、贵宾厅、谈判间、新闻发布中心、电视转播室、自由工作间、商务中心、大会秘书处、祈祷室,和相关的文件中心、工作间、翻译室、医疗中心、咖啡兼快餐厅等辅助功能用房。该项目以简洁的现代主义与文化元素相结合,以双层大屋顶,飘逸的大飞簷及开敞通透的半室外空间开创了生态节能的优秀设计案例。

此项目柴裴义大师负责前期工作及方案指导。该项目地处西二环官园桥东侧,建筑面积15万平米。地段特点南北长,东西进深短,设计上建筑群分为四幢南北向的板式办公楼,使办公室可以拥有良好朝向。建筑面向西二环,形成中间高,两翼低的对称布局。底部五层连成一个整体,中间下沉形成两个内庭院。建筑外墙采用黑色大理石为主,竖向玻璃幕墙与遮阳百叶,组合成挺拔、端庄、比例匀称、典雅的建筑风格。

“建筑师是很特殊的职业,既要考虑到社会与时代的发展,又要想到实际使用的具体要求;既要替甲方出谋划策,又要为普通百姓指点迷津;既要满足业主的要求,又要很好地发出自己的声音。所以要求建筑师必须是“全才”。同时,在市场经济中,建筑师的心态一定要调整平衡,千万不要急功近利,否则自己也将无法得到真正的提高和进步。”——柴裴义